中国校园体育近10年来,政策驱动体育发展节点梳理

2022-11-08 09:02

图片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驱动的发展路径特征——五级联动。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体育总局等;地方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执行主体;奋战在一线的理论指导者与实践者。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和学校体育的意志和决心,以及各级各岗从业者对青少年朋友健康成长的关注与关心。

图片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01 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

02 明确加强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到“十二五”期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

图片

03 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

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04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监测评价机制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

图片

2013年11月9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中国体育问题很多,但唯独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被历史性地写进了中央决定,这也预示着国务院一定会适时出台相关文件,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图片

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

0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着重强调各地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建立“六项制度”:一是实行全体学生测试制度,二是完善上报数据审查制度,三是建立数据抽查复核制度,四是建立体质健康研判制度,五是实行监测结果公示制度,六是建立测试结果应用制度。

图片

02《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

规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责任和学校体育的“及格线”。按照办法要求,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不合格的标准:一是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二是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四是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报数据的;五是评估中弄虚作假的。

03《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

旨在推动各地落实发展学校体育的责任、政策和任务,年度报告要求重点反映各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

图片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

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竞赛活动、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领域制订规范文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测。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参与运动会的学生达到50%以上。学校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

图片

2014年7月7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

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图片

2015年4月30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教体艺[2015]3号);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图片

2015年7月22日,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体育的实施意见;

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扎实做到扩大分母抓普及、做强分子抓竞赛、师资队伍抓培训、提高质量抓标准、保障条件抓短板、加强管理抓协同、扩大视野抓交流等“七个抓”,抓牢抓实抓准核心点。打通升学通道,促进国际交流,讲好校园足球故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营造良好足球氛围,凝练出“踢出快乐,拼出精彩”的校园足球精神。

图片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强化学校体育 吹响结集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中国体育问题很多,但唯独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被历史性地写进了中央决定,这也预示着国务院一定会适时出台相关文件,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学校体育发展和全国50多万体育教师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意见》共6大方面、18条款,呈现出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

图片

体育设施的短缺和体育场馆的低利用率,同样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一方面要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一方面要让现有体育场馆不但免费向学生开放,还要在课后和节假日对公众有序开放,鼓励学生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既要求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也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创造条件让学校和体育老师放开手脚地开展学生体育活动。

强化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就要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杠杆作用,同时要营造学校诚信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确保全国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图片

2018年9月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坐标。他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构建了崭新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体系,意义重大。

图片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图片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第四部分: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16条.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图片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图片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显示,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从数据可以看出,与2001年版、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至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

图片